湖南溆浦山背花瑶梯田线条优美,气势磅礴,集雄伟、壮观、秀美于一身,被誉为“云上的梯田”,从山脚攀伸到海拔多米的山顶,层层叠叠。
●山背花瑶白云边云山梯田美如画●
故事遊主播陈雨秋朗读
故事发生在湖南溆浦
祖树堂,它是山背村的来历之源,也是山背人的共祭之地。
这座精致的小庙宇与民间一般庙宇从结构看,区别不大,不同的是庙中供奉的对象,这里供奉的是一张古树离世前的旧照片,下面写有几行说明诗:“古有杜树四季翠,红果似佛成一绝。动乱年间树老迈,无知焚烧离人间。苦寻邵地有杜仲,原是祖树三分孽。合力移植返故土,老树新枝荫人寰。”
祖树堂左边墙壁上,写有四句藏头诗:“杜医除百病,辛夷免千灾,威名震西楚,美誉扬桂黔。”
祖树堂的右边墙壁上,写有四行药方诗:“杜仲独活茯神威,树桂竺黄伴灵芝,仙茅芍药红花显,人参甘草太子圣。”
祖树堂右上方那颗留有修剪痕迹的树,虽然不是那么高大魁伟,但对人类来说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它就是杜仲树,是祖树堂内那棵祖树的第十二代孙。
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至今记忆犹新。黑界古时候林深树密,人们走到这里,光线暗淡,阴冷潮湿,仿佛天就要黑了,故名“黑界”。
在这片密林当中年龄最大、体格最粗、功能最多的就是长在这里的杜仲树,它是我国名贵的落叶乔木,树皮可以入药,有滋补镇静的特效。木材可以绝缘,能抗海水侵蚀,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村民都视为神树,不知何朝何代,长在黑界路旁的杜仲树经过千年修炼,已登仙成神,他白天是树,遮阳挡雨,惠及乡人。晚上则变成草医郎中,云游四方,治病救人。
有一次,他正要出游,忽听半空中隐约传来马蹄声和刀枪声,抬头一望,原来是两位战神,正在抱团厮杀,难分难解。他连忙上前招呼说道,二位战神觉得有理,便各自下马,席地而坐。树神拿出三个酒杯,可是酒过三巡之后,又提高了嗓门,各自把酒杯叩覆在地,上马又战。树神见状,长叹一声,也叩了酒杯,撒手而去。
打这以后,古杜仲树叶落花谢,整整死了三年。
一天有位衣着阔气的商人从广州跑到山背,来找一位姓杜的老郎中。郎中的老家住在湖南溆浦山背村,在广州开店行医三年,治了不少疑难杂症,商人老母亲的背花也是杜郎中治好的,今日特来感谢!可是山背村哪有姓杜的郎中?只得倚着古杜仲过了一夜,第二天商人走了,古杜仲竟然枯木逢春,又长出了青枝绿叶。
之后,人们才如梦初醒,原来古杜仲就是杜郎中,树死的三年正是它到广州行医的三年。从此,山背人真的把古杜仲当着好郎中,碰到三病两痛,就去树下作揖,然后捡点树皮、叶子泡杯茶喝,就万事大吉了。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古杜仲劝两战神酌酒议和的三只酒杯依然安放在枫木坳、沈家湾和烂泥湾,村里起初就按这三个酒杯取名“三杯”,后人讹传为“山背”。
图片:部分源自网络
文字: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出处:《中国山背花瑶梯田》
更多专题
1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
·“民族英雄”林则徐过沅陵,诗篇留下《辰龙关》
·探秘沅陵历史深处,被敕封“天下辰龙第一关”
·人品好能抵御天灾?民间传说老虎不食孝子
·清代界亭茶“一祭五选八弃”的进贡之路
2
·潘士权的九副棺材,竟是这般原因
·渡口设关,巧除文盲帮助五溪蛮夷识字算账
·历经百年风雨,镌刻在水文碑的历史记忆
·潘家大院龙脉的古井,为何会被填埋?
·李氏夫人孝感动天,方圆百里人尽皆知
3
·走进无冕元帅粟裕故里!
·无束缚的童年,让粟裕成为一个善于钻研的人
·粟裕:“革命不成功,我就不回家”
·戎马一生,母子离别23年得以团聚
·粟裕以骨灰撒落的方式才“回家”。
注:万卷文旅是在人人通(北京今朝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与政和数据(湖南政和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创立的,专注于保护开发和融合应用的地方文旅资源大数据服务商。
免责声明:本站所分享成果为万卷文旅根据国内正式出版物及现时所得资料挖掘录制而成,仅供读者收听参考。不涉及文献的准确性和学术考证等问题。以上声明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平台所有。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