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杜仲叶 > 杜仲叶来源 > 正文 > 正文

无人问津的杜仲叶,被他做成植物黄金,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10 20:19:57

有这么一句俗语:“人要脸树要皮”,意思是树失去了树皮就难以生存。然而,杜仲却与众不同,即便剥去部分外层树皮,它依然能顽强存活,甚至树皮还能逐渐再生。

杜仲皮不仅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更拥有着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的古代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杜仲的详细记载。它被誉为能“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且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杜仲能够活化动物体内的胶原蛋白,助力抗衰老。

尽管杜仲皮曾一度身价不菲,甚至能卖到20多元一斤,但近年来其价格却大幅下滑,如今仅能卖到一两元钱一斤。令人遗憾的是,一棵生长20年的杜仲树,其可售卖的树皮重量仅在50-60斤左右,这意味着在低谷时期,种植户们每棵树的收益仅为元左右。更令人沮丧的是,剥皮后需要等待七八年才能再次剥取。

正因如此,杜仲在市场上显得无人问津。然而,有一位名叫谢友旺的皮革商人,却对杜仲情有独钟。他甚至放弃了年薪60万的工作,不远千里从广东来到湖南张家界慈利县。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他又是如何看待杜仲的“困境”与“机遇”的呢?他此次的探访并非专注于杜仲皮,而是转向了杜仲的叶子。在当地农户的眼中,这些叶子苦涩无味,似乎并无他用。然而,谢友旺却看到了其中的潜力。他了解到,慈利县盛产黑茶和绿茶,曾有人尝试将杜仲叶制成茶,但均以失败告终。但谢友旺却决心一试,他以高价收购这些原本无人问津的叶子,并斥资多万建立了加工厂。

然而,茶叶进入发酵池后,谢友旺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发现,茶叶上霉斑点点,苦涩味依旧。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不断尝试,甚至用废了上万斤的杜仲叶,投入了巨额资金,但问题依然未能解决。

在资金和意志的双重考验下,谢友旺几乎走到了绝境。他只能选择卖掉名下的房产,以维持对杜仲叶研发的投入。这种坚持与决心,让人不禁期待他能否最终找到突破。在经过数十次的试验后,谢友旺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发酵池。原先的不锈钢材料透气性不佳,导致茶叶无法充分通风,从而容易发霉。为此,他果断地将材料更换为透气性良好的木头,并精心设计了中空结构。这一改进带来了显著的实验效果,杜仲叶子的颜色在发酵过程中逐渐由绿转黑,苦涩味也逐渐被香气所替代。最终,他成功压制出了口感上佳的杜仲茶,消除了青草味,为市场推出做好了充分准备。年,谢友旺的杜仲茶正式上市,其独特口感和健康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即使定价高达元一斤,也依然供不应求。从无人问津到元一斤,杜仲叶子无疑成为了“植物黄金”,为谢友旺带来了万元的年销售额。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只有树尖的嫩叶才适合制作杜仲茶,采摘工作一直是一项高风险任务。为了确保农户的安全与收益,谢友旺联合当地企业进行了杜仲叶子的矮化改良,使树高控制在3米以内,从而大大降低了采摘风险。这一举措让农户们能够安心、舒适地赚钱,同时也为杜仲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谢友旺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难题:采完嫩叶的杜仲树上,还残留着许多老叶和残叶,这些无法利用的叶子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为此,他决定寻求新的出路。谢友旺辗转回到广东,凭借自己的人脉资源,成功与一家日用品公司达成合作。他巧妙地将杜仲叶子的提取物转化为香皂和牙膏的原料,同时将杜仲皮用于洗发水的生产,甚至将杜仲残渣精心制作成鞋垫。谢友旺充分利用了杜仲的每一部分,不放过任何一种潜在的赚钱机会。正是这种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使得谢友旺在年实现了公司销售额的飞跃,突破了多万元的大关。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uzhongyea.com/dzyly/11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杜仲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