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行至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南,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停着两排车子,有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全部车头朝里,非常整齐有序,不时又有人骑车停下把车依次放好……
“这里是个幼儿园,这是家长在等着接孩子。”幼儿园教师巨红霞说。“这里的村风真好,不愧为劳模吕玉兰的故乡。”记者不禁感叹。
岁尾将至,临西县是怎样发扬吕玉兰精神,做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四季度重点工作的呢?工作中有哪些亮点,有哪些不足?是怎样补短板强弱项,冲刺攻坚的呢?11月28日,记者来到临西县进行走访。
压实责任,年初确定的保投产项目力争全部建成投产在临西运河双创科技产业园,28栋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已经竣工。有工人在硬化路面,吊顶装修。“我们这是一个小微企业园,主要进行轴承、汽车配件等方面的招商,目前已有近20家企业入驻。”招商经理李骏介绍,这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明年开工建设。
在临西县上海光明健康食品产业园内,三条生产线中,一条已达到生产条件,另两条正在安装调试中。总经理王玉霖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目前各种手续已经办理完毕,力争年底进行生产。
“1—9月份,临西县签约项目36个,投资共计.3亿元,排全市第1位。按建成投产和开工建设项目数量占签约项目总数比排名,排在全市第9位。”临西县重点项目办公室副主任郭光介绍,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临西县投产项目7个,投产率58%,排全市第4位。
据了解,1—9月份,临西县全部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排全市第14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4%,排全市第10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75.6%,排全市第1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高于年计划增速2.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增速排全市第9位。
“目前,有7个乡镇的固定资产投资还没达到要求,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形势严峻。”
临西县县长孟宪鹏说,抓紧今年最后一个月时间,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确保新开工、投产一批项目。对签约的项目,要尽快办理前期手续,力争早日进场施工。对在建项目,分包领导、乡镇和部门要主动靠前,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年初确定的保投产项目,要力争全部建成投产。在招商引资方面,要重点围绕“3+2”产业强链补链目标,继续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外迁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重点推进中奥置业集团文体馆建设等项目对接洽谈,推动与中关村“创客小镇”的深入合作,争取年底前再签约一批招商项目。
攻坚突破,完善防贫机制,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下堡寺镇西高尔庄村村民今年67岁的王巧云,常年患有风湿病,双腿一到秋冬季便疼得厉害。现在,王巧云每天都去村里的健康小屋“报到”,由村医刘俊来指导着在肢体电动康复机上进行锻炼。
“镇卫生院的医生今天是第二次来了。”在东留善固村吕继北家中,来自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正在为吕继北夫妇检查身体。今年79岁的吕继北,患有糖尿病,每天离不开药。“对于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群众,镇卫生院医生上门为进行诊疗。”下堡寺镇卫生院院长王存志说。
“临西县分批次建设了75所集健康宣讲、康复锻炼、心灵辅导、防治指导等为一体的‘健康小屋’,提高了农村群众防病意识。”临西县卫健局局长孙纪新说,组建多支健康巡诊队,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孤寡残疾人、长期卧床患者等有病不能及时治疗、无病不能有效预防的问题。
在临西镇周楼村王智家中,有四五个村民正在缝纫机上做手套。“这是来料加工,我们赚加工费。”王智说。
“这是扶贫微工厂。王智是省级贫困户,不但自己脱贫了,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带动10多个贫困户脱贫。”临西镇党委副书记高建强说。
村民在临西县临西镇“扶贫微工厂”加工手套。
“近年来,临西镇推行扶贫‘微工厂’、‘细胞工厂’模式,开展了‘三送一收’服务,把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原材料送到贫困户家中,上门回收产品,让贫困户在自家院里就能挣到钱。”临西镇党委书记赵军说。
如今,临西县共建起进行轴承安装、手套缝纫、油门拉线、刺绣等类型的多个扶贫“微工厂”“细胞工厂”,带动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健康扶贫、扶贫“微工厂”“细胞工厂”,是临西县脱贫攻坚中的“亮点”。
“临西县的贫困人口由年的4.16万人降至目前的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但越到最后,剩下的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还存在脱贫质量水平还不够高、特色扶贫产业不够强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举措、攻坚突破。”临西县委书记王海军说。
王海军说,要进一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健全完善防贫机制,县乡防贫办要抓紧成立挂牌;继续抓好扶贫产业项目谋划,抓出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打造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强大航母;加大“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落实和督查力度,确保全部精准落实,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冲刺攻坚,倒排时间抓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时值冬日,在老官寨镇樊庄村红满天家庭农场,几个工人正在使用自动种树机种植杜仲树。随着机械的操作,土地上竖起了一行行树苗。
“用自动植树机平均6秒便能种植一棵树,成活率也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农场负责人马建鑫告诉记者,这小小的杜仲树苗全身都是宝。“杜仲树叶可作药用,市场价三块钱一斤。吃杜仲叶养的鸡下的蛋在大城市超市至少两三块钱一个。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效益。”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在临西县樊庄村经济药用林的田地里采访。
“老官寨镇目前种植经济药用林亩,全县种植面积达亩。”临西县林业局局长刁西成说,临西县林业经济已经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渠道,村集体利用路旁、渠旁、沟旁、宅旁大力发展植树造林,采取收益与村民分成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目前,临西县已经在三分之一村庄开展了“四旁”植树造林,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全县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
“临西县委、县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根据造林任务,财政列支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刁西成介绍,临西县注重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吸引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战略性合作客商投资林业建设,为植树造林注入活力。
“前三季度,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平稳趋好态势,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部分指标全市排位较为靠后,特别是工业用电量增速处于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同时,开工建设的大项目较少、规上企业停减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王海军说。
“压实责任、强化举措,咬定目标不放松,倒排时间抓落实,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王海军说。
百姓声音“原来俺村垃圾成片,今年村里放了垃圾箱,还有保洁员定时进行清理,街道变得干净了。村里还种了很多树,一到夏天绿树成荫,住着越来越舒坦了。”
——大米庄村村民张清文
“一些高层居民住户从家中乱牵电动车充电线,电线悬在空中,很容易造成漏电事故。希望能够解决一下,让居民住得更加安全些。”
——临西县居民王雪琪
“今年大棚蔬菜迎来丰收,每个大棚年收入能达到六七万元,还有采摘游,已经纳入临西县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规划了。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摇鞍镇乡修枣科村党支部书记修华
记者手记让群众的笑容更灿烂
农民能免费体检,可以到健康小屋锻炼,行动不便的有医生上门给检查……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有个好身体,群众能不高兴吗?在临西县采访,记者接触到的不少群众,脸上满是笑容。
不仅仅健康扶贫如此,临西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第三。看着蓝蓝的天,群众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每年我们都要做大量的民生实事,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需求,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年终将至,这些民生实事办了吗?办得怎样?见实效了吗?群众满意吗?一方面要用考核指标去衡量,另一方面则要接受群众的检验。毕竟,民生实事是为群众做的,群众最有发言权。
要让群众满意,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用心去做,扎扎实实扑下身子去做。要按照既定规划,一步步推进。尤其到了年终,要进行总结盘点,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更要找差距,找不足,补短板。要抢时间,赶进度,把民生实事做出成效,要说到做到,兑现年初对群众的承诺。
让群众的笑容更灿烂,是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也是我们努力工作的方向。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路英俊黄涛赵昊张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