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沃特尔??
编辑
杜仲
来源
观潮新消费(ID:TidSight)
“大家看不懂就对了,如果都看得懂我就没有机会了。”
年7月,名创优品创始人兼CEO叶国富走进了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这家店经过胖东来的爆改实现了客流量、营业额的翻倍增长,看着拥挤的人潮,叶国富仿佛穿越回了九十年代,他满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如果这个店是我的该多好。
在看过两家“胖东来版永辉店”后,短短两个月内,叶国富将想法付诸实践,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对于这笔突如其来的交易,叶国富信心满满,他认为这是别人尚未看懂的机会,因为现在是永辉价格的最低点,作为一个放眼全球零售业的人不可能误判。
走遍全球之后,叶国富发现比Costco和山姆更优秀的零售业态一直在中国,而且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然而,这个模式的名字不是永辉,而是胖东来。
名创优品牵过永辉的手,满眼都是胖东来的模样。
“第一股东”
9月23日晚,名创优品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
具体而言,永辉超市公司股东牛奶公司、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广东骏才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分别转让其所持有的19.13亿股股份、3.67亿股股份和3.87亿股股份,分别占公司总股本的21.08%、4.05%和4.27%。
(来源:永辉超市公告)
骏才国际是名创优品全资附属公司,上述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
(来源:名创优品公告)
永辉公告中提到,本次权益变动不构成关联交易,不触及要约收购。此外,本次权益变动的资金来源为骏才国际及骏才国际股东的自有及自筹资金。从公告披露的《股份购买协议》看,股份对应的每股价格为2.35元。
名创优品也在公告中表示,代价将以现金支付,并由集团的内部财务资源及外部融资拨付。于交易完成后,目标集团的财务业绩将不会于公司账目内综合入账,而目标集团的财务业绩将于集团的财务账目内入账计作于联营公司的投资。
23日晚间,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在电话会上进一步解释称,“(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但我们预计不会控制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因此,我们不会作为永辉超市的控股股东、实控人,也不会合并财务报表,这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做出的判断。预计交易年上半年完成,在此期间每一个重要节点会向大家披露。”
双方的言论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点:这不是一笔单纯的资本运作,而是为了进一步的合作。
年8月,牛奶公司宣布将斥资56.9亿元认购永辉超市增发的19.99%的股份,其目标也是借此开拓中国大陆的零售市场。
牛奶公司是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由苏格兰医生文逊(PatrickManson)与5位香港商人联合创办于年,发展至年代,由香港华人豪门周氏家族掌控。同期,英资怡和集团旗下香港置地公司以一起经典的狗熊拥抱式收购拿下了牛奶公司的控制权,华资世家的公司无奈换上了英资财团的旗帜。
在收购永辉股权的交易中,时任牛奶国际CEO格雷汉姆·艾伦(GrahamAllan)在公告中表示:“一段时期以来,牛奶国际一直在寻找机会参与庞大并且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与永辉的这一战略合作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条有吸引力的途径。”
这笔交易,是牛奶国际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也是永辉超市自年A股上市后的最大规模融资。当时,牛奶国际在亚洲运营家门店,而永辉超市的门店数量为家。
“现代化食品零售在中国是一个不断增长中的类别,潜在的消费趋势将会在未来多年保持这种增长。”牛奶国际的判断准确而乐观,此后约10年的周期内,牛奶公司一直手握永辉超市约20%的股权。
年8月,京东发布二季报,单季度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但这则喜讯被另一项公告抢走了风头:京东将以9元/股的价格认购永辉超市定增股份,交易总金额为43.1亿元。交易完成后,京东将持有永辉超市10%的股份并获得2个董事会席位。
京东对永辉的投资同样是出于战略合作的考虑。正如刘强东所说,O2O是他的“二次创业”。时任京东CFO黄宣德曾进一步解释称,(双方合作)可以创造一种商业模式,给两家公司都带来好处。永辉超市在全国有超过家连锁店,但还不足以覆盖全国。在永辉实体店覆盖不到的区域,京东可以采用O2O的模式来提供这种服务,因为永辉超市已经有采购、产品、仓库等条件,而京东有递送网络,所以双方合作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不过,刘强东的“二次创业”不止一次,京东与永辉的合作项目推进缓慢,并未达到双方预期,其间还曾多次减持。年8月,“京东洽谈收购永辉”的传闻持续发酵,京东也曾多次坚定地辟谣。
年3月,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公布减持计划,从此次交易前的持股情况来看,京东在交易前已经实施过减持。截至年末,京东世贸和宿迁涵邦合计持有永辉超市13.39%股份,而在3月份的交易前,二者持有的股份已减少至11.25%。
不过,此次名创优品入股,多年来未曾减持过的牛奶公司选择一次性出清,而不止一次减持的京东依然通过京东世贸保留了永辉超市2.94%的股份。不仅如此,京东还随手点了个赞:看好永辉超市与名创优品未来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年,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过这两笔交易。他提到,第一轮引资是为了供应链协调,所以引入了香港怡和集团;第二轮引资是为了达成科技上的共识,所以引入了京东,京东的角色定位于财务投资者。另外,公司所有的对外投资都不是为了所谓的“资本运作”,而是为了最终构建全球供应链。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骏才国际及其实控方名创优品将与永辉超市携手向品质零售模式转型。
“永辉优品”
在被胖东来爆改之前,永辉也曾辉煌过。
年,张轩宁、张轩松兄弟将经营两年的“古乐微利超市”改名为永辉,在“微利”的底色上加了一层“永远辉煌”的保护色,这个“永远”的第一个周期长达20年。
年,永辉超市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生鲜第一股”;年,永辉超市18.1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达到峰值,次年又以亿元的市值登顶中国超市行业。
但自年以来,永辉跌入低谷,年由盈转亏,直到年底仍未扭亏。年—年,永辉超市累计亏损超过80亿元,超过了年—年的盈利总和。
令超市龙头搁浅的险滩名为新零售,那里仿佛竖立着中国零售的“叹息之墙”。
自年左右“数字零售”被首次提出之后,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就相继瞄准传统零售业务秣马厉兵,而后以盒马为代表的零售新物种成为中国零售业在后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变量。
值此变革期,永辉加入战局。先是在年就和京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后前店后仓、30分钟配送团队、供应链数字化悉数上马,甚至孵化出试图对标盒马的“超级物种”。
京东入股永辉时,双方都保留了对于未来零售模式的理解,但在永辉内部,这种理解并未形成统一。哥哥张轩宁孵化出“永辉云创”,聚焦“新零售”,并衍生出超级物种、永辉生活APP、永辉小店的链条,意在对抗“阿里+大润发+盒马”的模式。而弟弟张轩松认为传统模式+云超才是正轨,发展的重点也应该是送货“到家”服务。
年,联手创业近30年的亲兄弟宣布“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尽管双方明确表示这对兄弟感情没有影响,但业务分歧严重影响了永辉的发展。尽管二人在永辉最困难的时候重归于好,可永辉在新零售时代走过的弯路依然清晰地体现在了财报上。
当然,这也给了名创优品抄底的机会。
客观来讲,在中国传统商超普遍身患“船大难掉头”绝症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永辉超市在变革方面的执行力和收效一直拿的出手。从供应链改革到数字化转型,再到联手胖东来,永辉是中国超市中“求变”色彩最浓郁的一家。
站在事后视角来看,超级物种伴随生鲜领域的系统性失败成为永辉的最大败笔之一,但永辉的变革成就不应该被全部抹杀。
数据显示,—年,永辉以营收翻倍的业绩持续领跑中国线下零售,进入继上市之后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疫情期间,在中国实体商超全员下行的振荡期,永辉的区域到家业务曾一度拿下%的订单同比增量以及高达%的销售额增量;年,永辉超市的线上营收超过亿元,占当期公司总营收的20.5%,且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今天活跃在抖音直播间、小程序、私域购物社群里,具备全域运作能力的永辉,证明了自己最大限度继承了新零售时期的遗产。而加入胖东来的“爆改”名单,也为时下的永辉带来了新故事。
胖东来以服务和产品质量见长,对永辉的改造也以商品、场景、服务为切口,并在前置仓模式回温的当下帮助永辉强化生鲜供应链。目前来看,“胖东来模式”的引入已经为永辉带来了明显的流量变化。
比如胖东来调改的首家试点“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在调改完成后的7月,日均销售额跃升至万元,相比调改前增长近14倍;紧随其后的“永辉郑州瀚海海尚店”,在调改后的8月迎来日均销售额万元的战绩,是调改前日均业绩的8.2倍,客流量增近10倍。
(来源:永辉超市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uzhongyea.com/dzyjb/1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