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òShíTénɡ别名络石、石鲮(《本经》),鲮石、明石、悬石、云花、云珠、云英、云丹(《吴膂本萆》),石蹉、略石、领石、石龙蘼(《别录》),耐冬(《唐本草》),络石草(《近效方》),鬼系腰(《外科精要》),石薜荔(《医学入门》),白花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山虎(《南京民间药草》),过墙风(《广西中兽医药植》),爬墙虎、鹿角草(《江苏植药志》),羊角藤(《广西中药志》),乳风绳(《浙江民间草药》),石气柑、万字金银(《四川中药志》),沿壁藤、铁线草、风藤、折骨草、交脚风(《湖南药物志》),合掌藤、双合草、剃头草等。
络石,这一拥有众多别名的攀援灌木,其茎与叶在秋季落叶前被精心采收并晒干,成为了中医里的一味药材。其原形态常绿,攀援能力强,适应各种环境,无论是山野还是荒地,都能见到其攀附于石上、墙上或其他植物上的身影。
络石的化学成分丰富,包含牛蒡甙、络石糖甙等多种有益成分。这些成分使得络石在药理上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如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对离体兔肠及子宫具有抑制作用。
在炮制方面,络石需经过洗净、润透、切断、晒干等步骤,才能成为我们熟悉的药材。其独特的使用方法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使得络石在中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雷公炮炙论》中详细描述了络石的炮制方法,包括用粗布擦拭、熟甘草水浸泡、晒干等步骤。络石的性味苦而凉,但不同文献中对其具体味感的描述有所差异。络石归经入肝、肾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如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喉痹等。此外,络石还能止血、消瘀,对于跌打损伤和产后恶露不行等症也有显著疗效。
在具体使用时,络石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浸酒或入散剂。同时,它也可以研末调敷或捣汁洗用于外用。然而,使用时需注意一些配伍禁忌,如避免与杜仲、牡丹、铁落、菖蒲、贝母等药材同用。
络石藤在治疗筋骨痛、关节炎、肺结核以及吐血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例如,可以单独使用络石藤浸酒治疗筋骨痛,或者与五加根皮、牛膝根等药材合用治疗关节炎。同时,它还能与地菍、猪肺等同炖治疗肺结核,以及与雪见草、乌韭等药材合用治疗吐血。这些复方配方为络石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⑤络石藤能治疗肿疡毒气凝聚作痛。将鬼系腰、皂角刺、瓜蒌等药材洗净晒干,再与甘草节、没药、明乳香等一同煎煮,水酒各半,每次服用一两。但需注意,溃后应慎用此方。⑥络石草能治疗喉痹咽塞,喘息不通。取络石草二两,加水煮取一大盏,去渣后细细饮用。⑦对于外伤出血,可以使用晒干研末的络石藤适量撒敷,外加包扎。
此外,络石在古代医籍中也有诸多论述。如《本草正义》所言,络石善走经脉,通达肢节,能治疗风热死肌、痈肿、喉舌肿等症。同时,它还能除邪气、止血消瘀。在治疗产后血结、蝮蛇疮毒等方面也有显著效果。此外,络石还能用于刀斧伤疮的外治活血。
综上所述,络石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功效广泛而显著,对于多种病症都有治疗作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络石藤品种,还有一类以桑科植物薜荔的不育幼枝作为络石藤使用的特殊情况。这类络石藤的茎枝相较于夹竹桃科络石藤更为纤细,其叶片互生,呈现椭圆形,尖端钝圆,颜色为棕绿色或黄褐色,质地革质。品尝起来味道淡薄。关于这类络石藤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薜荔”的相关条目。另外,在某些地区,络石也被误作石南藤使用,具体情况可以查阅“石南藤”的相关条目。